- 发布日期:2024-11-04 22:25 点击次数:96
“车企想在保险行业取得成功,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造车。”针对车企进军保险行业,股神巴菲特显然并不看好,但新能源车企显然有自己的主意。
近日,一新能源车企巨头拟全资收购易安财险的消息在保险圈流传开来。有消息称,易安财险破产重整方案已基本完成,该车企有意收购易安财险100%股权,向保险行业进军。
新能源车企为何接手易安财险?业内人士对此并不惊讶,在新能源汽车“保费上涨、补贴退坡”的当下,几家比较火的新能源车企都已涉“险”。
一方面,新能源车险市场潜力巨大,申万宏源(000166)研究分析师葛玉翔预计,到2025年,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,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5.7%。
另一方面,车险具有非常强的刚需性和黏性,是车企连接C端客流的入口。握住车险这条“金线”,既能延伸车企服务链条、提升销量,也能拓展理赔维修、汽车金融等后市场业务,打造企业新的利润空间。
不过,也有分析认为,汽车保险需要保险经营许可,且行业监管较为严格,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,如果能确实做到风险减量管理,惠及广大车主当然是好事,但想获得高额收益并不容易。
易安财险迎来接盘者
成立于2016年的易安财险,是经原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国内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(众安在线、泰康在线、安心财险、易安财险)之一。
不同于传统的保险公司,易安财险不设立分支机构,销售和理赔均在线上完成。凭借着新型的经营模式和场景化的产品服务,易安财险在互联网保险市场开疆拓土,甫一开业便迎来“高光时刻”:2016年成立首年便实现盈利,净利润157.15万元;2017年净利润增长至711.05万元。
可惜好景不长,2018年之后易安财险便陷入了连年亏损的泥潭:2018年至2019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.99亿元和1.67亿元;到了2020年1季度,净亏损扩大至2.62亿元。据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产负债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3月31日,易安财险资产总计3.34亿元,负债合计4.62亿元,股东(或所有者)权益合计-1.27亿元。
2020年7月17日,易安财险触发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》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接管条件被银保监会接管,接管期限为一年。后来,易安财险监管期又被延期一年。
在两年接管期结束的前一晚,即2022年7月15日,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的批复》,原则同意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。同日,北京金融法院裁定受理易安财险重整申请,并指定易安财险清算组担任管理人。至此,易安财险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保险公司,打破了“保险公司不会破产倒闭”的神话。
2022年7月20日,为推进重整工作顺利开展,易安财险公开招募重整战略投资者。此次收购易安财险,将互联网保险牌照收入囊中后,作为车企在保险领域能够做哪些事情?
在此前易安财险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中,我们可以看到其经营范围包括: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/家庭财产保险、货运保险、责任保险、信用保证保险、短期健康/意外伤害保险;上述业务的再保险分出和再保险分入业务(仅限临时分保分入);国家法律、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;经中国银行(601988)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。
也就是说,在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后,车企将能够自己开发相关保险产品,对一些保险业务进行再保险领域的合作,且能够合法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。
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师杨泽云表示,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打造闭环服务,类似苹果公司为自己产品提供Apple care+服务,既为苹果公司形成了客户闭环壁垒,也为自己带来了高额利润。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,或许期望达到类似效果。但是,汽车保险需要保险经营许可,且行业监管较为严格,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,如果能确实做到风险减量管理,惠及广大车主当然是好事,但想获得高额收益并不容易。
造车新势力“爱上”保险
造车新势力跨界保险的案例并不少见。早在2016年,特斯拉就在澳大利亚、中国香港启动了InsureMyTesla计划,专为特斯拉用户推出车险服务。就中国市场来看,特斯拉在2020年8月注册成立了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。彼时,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言,想让保险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之一,该部分自营保险业务价值未来有望占到整车的30%—40%。
2021年12月,我国新能源(600617)车险专属条款出台,蔚来、比亚迪(002594)、理想纷纷设立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,尽管布局节奏不同,但入局汽车保险领域,完善汽车后市场服务,已渐成趋势。
据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举行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新闻发布会介绍,截至2021年底,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784万辆,占汽车总量的2.6%。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预计,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%左右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加,新能源汽车保费也将随之迅速增长。申万宏源研究分析师葛玉翔预计,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,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15.7%;预计2030年保费规模将达12790亿,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31.3%。
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,新能源车企进军保险行业,既能直接为车主配置保险,形成完整的造车、销售、售后服务闭环,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;又能丰富理赔维修、汽车金融等后市场产品和服务,横向整合产业面、纵向延伸产业链,挖掘“新蓝海”。
利好消费者?
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市场,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?
众所周知,传统燃油车在厘定保险费率时,主要围绕车型、车辆的使用性质等因素进行定价,很少将驾驶员的行为习惯纳入参考。换言之,无论你是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还是刚拿到驾照的新手,车险价格都是相同的。此外,对于新能源车,保险公司掌握的驾驶数据、事故信息不足,难免出现保费定价偏差的情况。
也正因此,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后,部分新能源车险保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,尤以特斯拉最甚,其部分车型的车险保费上涨幅度超过100%。
不同于传统的保险公司,新能源车企拥有海量的用户驾驶数据,更容易对车主的驾驶行为习惯进行风险评估,进行更为精准、有差别的保险定价。以特斯拉为例,正因为特斯拉对自家车型、风险信息了如指掌,且省去了第三方保险公司“赚差价”,因此敢将其自营车险的保费较第三方保险公司直降20%—30%,并根据车辆的使用时间、里程以及驾驶者习惯为车险定价,实现了“一车一保费”。
对此,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认为,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市场,有利于车企与保险公司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实现共同营销,从而降低了车险的市场营销费用与管理成本,促使车险保费下降,为车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反过来,车主购车综合成本降低,也会助力汽车销量的进一步增长,实现车企销售与保险市场拓展的双赢。
另外,保险公司的浮存金也可以助力车企的资金所需,并在车企、保险公司间形成交叉补贴与共同发展的关系,在推动双方的规模增长中降低各自的可变成本,最终让利于车主。
“当前,新能源车险面临着‘油费低,但保险费高’的尴尬处境,甚至影响了不少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。如果新能源车企自己经营保险,能借助其信息优势,降低自家车险保费,必能增强竞争力。特别是,新能源汽车集成度高,传统汽车的小损失可能只需更换小零件,但新能源汽车可能就要更换整个集成部件,大大提高了保险成本。”杨泽云补充说。
在新能源汽车“保费上涨、补贴退坡”的当下,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“摩拳擦掌”,在与传统保险公司的相互试探中探索前行,划过春水,激起涟漪。最终结局如何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